


“西学中”挖掘中医药伟大宝库
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从根据地医疗卫生实际出发,提倡使用中医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对中西医发展的认识。在那个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党的决策让中医药为守护万千军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这新的阶段,4亿7500万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面对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对于废止中医思想的回潮,党中央纠错正偏,支持中医发展;全国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
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领导下,让中医药事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得以乘风破浪,持续发展,成为创造健康幸福生活的关键力量;团结中西医的方针得到持续贯彻,开展西医学习中医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也为中西医结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启动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
据各种资料记载,从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就开始大力推广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和精髓。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开展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培养中西医复合型人才,深度挖掘医学价值。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共同主办,北京藏象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藏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承办的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已经在全国启动,得到社会各界行业人士的广泛支持与参与。此外,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政协网、中国日报、中国网、凤凰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及机构对该项目进行了重点报道,点击阅读浏览量达上百万,一时成为行业热议话题,引起大家广泛关注!
大力发展“西学中”真正发挥中医的优势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基层卫生人员中西医结合能力势在必行。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的开展,将为探索我国基层西医学习中医的培养模式、推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促进中医药进基层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将以基层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接下来该项目将面向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干全科医生、民营医院、基层诊所、乡村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等,以需求为导向,打造一个高质量的适合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际需求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模式,全面提升项目地区基层骨干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中成药合理使用的能力,提升护理人员熟悉、掌握和使用基层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能力。同时,通过5年时间,为基层公益培训至少3万人,并在项目地区推广10项适合在基层使用的中医适宜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毋庸置疑,尤其是针对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发展比较薄弱的情况,国家更是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相信随着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在全国各地区的推广落实,各种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人才的下沉和引进,将很好的带动中医事业在各地基层“热”起来,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拓宽服务范围,更好的惠及基层百姓!